2015年1月31日

大武崙漁港

繪圖&文字:William Wang
地點 : 20150131 基隆市大武崙漁港遠眺基隆嶼  Saunders CP Rough 300g 38 x 19 cm


人說失敗為成功之母,我深信繪畫世界中,只有一次又一次挫敗和一次又一次檢討,至於成功,永遠是驢車前的紅蘿蔔,可望而不可及。

上次陰天挑戰失敗後,我還在想到底哪裡出了問題,在現場看還可以,但回家再加強色調反差後即告失敗。我猜想這種陰雨天的濕畫法很難在其上另加堅實的筆觸。每每回家後再畫的部份,整張紙已乾,一疊色即破壞了先前的淡雅和柔美。顏色飽和度在沒有紙張濕度之下,景物固有色也不似陰雨天所見真實。

我查了書,書上說:「陰天的明度相對減弱,其黑白對比也不及晴天強烈,由於明度比較接近,觀察色彩時多看冷暖比較,方能辨識其色彩傾向。遠水屬靑灰色調,但天色偏暖;水色偏冷。且遠水和近處水有差別。」

這段文字的理解是,遠景因為很平,沒有太大的明暗差,所以只能用冷暖色來表現,不能用明暗來畫,而近景較有明暗差別,可稍微加入反差。

這種陰天風景中明暗細微差別很難從照片中看出來,照片一般不是全部太白,就是只有天空是亮的其他景物都黑成一片。陰雨天的畫面有種逆光拍照的效果。得出這樣的結論後,我決定再試一試。

果然,才過了汐止就開始下大雨,我想只有找一個屋簷或涼亭才能完成這試驗。很幸運我在基隆大武崙漁港邊找到了可以躲雨又有風景的位子。

我思考的第二個問題是,陰天環摬色是什麼,從書得到知識是:「天空被雲層籠罩著,陽光照射受到阻隔,景物的受光是漫射,色彩明暗變化較弱,光色偏冷並蒙上了一層青灰的色彩,因而顯得色彩純度不高,同時又由於漫射光的原因色彩環境間的影響也不明顯,因而在陰天作畫要特別注意其色彩的環境色變化,使色彩顯一種顏色時,會很呆板。再由於色彩反差不大和明暗變化較弱,在作畫時應有意強調其明暗變化,以不使畫面顯得平、灰和色彩氣氛沈悶。」

我決定先以派尼灰單色來表現陰天的環境色,光影完成後再於暖色區塊上凡代克棕增加反差。方向是對的,顏色單純後,果然可表現陰天的光色和氣氛。

在我非常開心之際,接了一通電話,此時風雨交加,我一邊用身子擋住噴濺出來的雨水,一邊在包包中找手機,待我講完電話回身時,畫架已被風吹倒在地,畫板台面也斷了,筆墨散落一地,我心愛的畫也被地上泥水弄髒。

敗興收拾回家,到家見著畫面上的污漬,心中很難過,只好用水沖洗畫紙,吹乾重新上色。當然,第二次上色破壞了原來的筆觸。乾筆很難容於陰天濕畫法中。

在無計可施之下,只好用乾筆疊色再壓一次,一不做二不休,水洗後留白處已救不回了,正好試試不透明白色重疊效果。

還是陰天,這次畫面不再淡雅,轉而戲劇和狂熱。


2015年1月29日

大武崙山遠眺基隆嶼


繪圖&文字:William Wang
地點 : 20150129 基隆市大武崙山遠眺基隆嶼  Saunders CP Rough 300g 38 x 19 cm


大武崙砲台位於基隆市安樂區,歷經19世紀鴉片戰爭與中法戰爭,是基隆要塞十大砲台之一,為國家二級古蹟。

大武崙山海拔231公尺,附近大武崙砲台停車場為眺望內木山、基隆嶼、協和發電廠和基隆港絕佳位置。視野遼闊。由此一角度所望之基隆嶼為最窄面,如海上冒出的尖筍。冬天雲雨之際,載浮載沈,彷如仙島。往來遊客莫不拍照留念。

台北今天出太陽,但基隆卻是陰雨天,我一個人在山頂吹著風,邊畫邊準備撐傘。來來回回小心的染著天空,怕雨點打花了色彩。最後還是沒能撐住。在拍照之際下了一場小雨,天空泛起了小白點,回家後只好用水沖掉表層,重新再染一次。

雨天不太適合寫生,一來水份不容易乾,濕筆染完後即不用等了,因為到天黑也乾不了。近景部份明暗反差不大,亦無光色及環境色可表現氣氛。所見皆矇上一層淡藍色。對於乾筆疊色幾乎無法表現。

為了怕畫面太平,在右下角遠山重疊處用乾縫合技法,讓山和山間露出一條白邊,這樣即使沒有明暗差別,亦能區分形狀。近景處加大了彩度和反差,在最前方用高彩度的綠色拉出空間感,使畫面不至於因雨天而太單調。

中景內木山,本來應再淡,為了凸顯基隆嶼和海面反光,所以加入凡代克棕壓低明度和彩度使其色調偏暖,對比海面光色效果。

陰天: 摘自- 周剛 水彩新技

天空被雲層籠罩著,陽光照射受到阻隔,景物的受光是漫射,色彩的明暗變化較弱,光色偏冷並蒙上了一層青灰的色彩,因而顯得色彩純度不高,同時又由於漫射光的原因色彩環境間的影響也不明顯,因而在陰天作畫要特別注意其色彩的環境色變化, 使色彩顯平時呆板。再由於色彩反差不大和明暗變化較弱,在作畫時應有意強調其明暗變化,以不使畫面顯得平、灰和色彩氣氛沈悶。


2015年1月24日

新店廣興路遠眺直潭

繪圖&文字:William Wang
地點 : 20150124新北市新店廣興路遠眺直潭  Saunders CP Rough 300g 38 x 19 cm

直潭是台北最美的後花園,這裡的景致像極了陶淵明筆下的「桃花源」。

新烏路在地名廣興之處有一叉路,名為永興路,是過去騎單車或散步常走的一條小路,路寬約4米,為日治時期台車道改建而成的鄉道。

進入不久後,即看見一排日式老房,再往前過「感恩橋」,橋旁為「小粗坑發電廠」,1909年完成最古老尚在運轉的發電廠。

「感恩橋」是當年王永慶家族在新店賣米時與地方人士合力捐建的,因為王家祖厝在此一帶。

再往前即可見此河灣風景,對岸為直潭淨水場。有一排沿溪而建的別墅。每戶都有獨特的造型。右方為新店碧潭和美山。山坡上為潭之鄉別墅。過去在此散步常誤以為是大台北華城,其實華城比這要高許多。

第一次來此是想尋找一條清代的古道。名為「曲尺古道」文獻上得知為小粗坑發電場至梅花湖間。日治時期這條古道名為「伸丈坂」,「坂」即日文字「坡」。 行旅往來或挑夫登爬,會放下行李,伸伸腰,休息片刻,因此而被稱為「伸丈坂」。

那陣子熱衷登山和古道探查,意外來到此處,過去雖常經過廣興,卻直到晚近才知廣興即為古代新店溪渡船頭,入山最後一個渡口。出了廣興有小粗坑古道,和曲尺古道。小粗坑古道可往直潭山,是當年藍染大菁和菁礐的主要分佈區,直潭山頂為防番線。

曲尺古道為通往梅花湖的要道,而此一帶在清代即為曲尺番的棲地。

2015年1月17日

北宜路遠眺烏來

繪圖&文字:William Wang
地點 : 20150117新北市新店北宜路遠眺烏來水彩寫生 Saunders CP Rough 300g 38 x 19 cm


昨天是大晴天,但今天卻成了又濕又冷的陰天。

北宜路上很有名的一碗小羊肉店,曾是年輕時三兩朋友上烏來泡溫泉前的中繼站。寒冷天氣裡,在這先點一鍋羊肉,吃一碗麵線後,驅車直上鳥來。

那些年我家在花園新城的房子還沒賣,所以半夜泡完溫泉後,可以不急著趕回台北,直接住在山上。

面對下方新店古代渡船頭,一潭又深又綠的水。我吹著山風,在此搭起畫架。這遼闊的景色,曾經如此熟悉。

唸高中時搭花園新城社區巴士經過此地,窗外右方山頂上眺見一棟大樓和摩天輪,見此景象,即知花園新城快到了。

新店溪在此轉了一個灣,遠方是灣潭水霸,霸前新烏路上有個年輕人的銅像,紀念在渡船口冒險救人卻遭溺斃的勇者。如今早已乏人問津。自從北宜和新烏路通車後,就再也沒有人知道過去往反新店烏來要渡兩次船。其中一段渡口即在灣潭霸的位置。

右方深色的山名為「和美山」又稱「大笨山」,山腳下有座「觀音寺」,新店碧潭渡船頭即往返於對岸沖積的沙地,後來1937年碧潭吊橋完成,即取代了渡船的角色。

左方矇矓的大山為直潭山,山後即台北人賴以為生的翡翠水庫。



2015年1月10日

貢寮雙溪遠眺龍門吊橋

繪圖&文字:William Wang
地點 : 20150110新北市貢寮雙溪遠眺龍門吊橋及隆隆山 Saunders CP Rough 300g 38 x 19 cm 


開車尋找風景是件很累的事,沒有什麼風景會在大路旁,即使知道平溪雙溪十分一帶是新北的一級景區,但要找到景深能入畫的風景並不多。

假日平溪和雙溪很熱鬧,一方面油價便宜,一方面基平隧道通車後,由暖東峽谷可直通十分寮,對於五堵及基隆方向前往十分風景區變得很方便。

跨過紅色貢寮鐵橋後即來到貢寮車站,一個沒有人煙的小站,快車並不停靠,一對小情侶卿卿我我的黏在一起,並沒有因為人或車的經過而有害羞,依然擁抱著。

過了車站後,順著路沒多久,即看到眼前景致,這條溪叫雙溪,由上游牡丹溪及平林溪匯流而成。溪邊三兩釣客,偶爾一隻黑色水鴨輕輕划過,久久也會看到黝黑的老船伕,駕著一條小船緩緩漂過。

畫面中央橫跨的路橋是由瑞芳通往宜蘭的台二線濱海公路,再遠處紅色橋墩為福隆海水域場的龍門吊橋,最遠處是台北宜蘭界山隆隆山,亦為雪山山脈最北延伸到太平洋的支稜。尖端即為三貂角燈塔,是台灣最東邊的一座燈塔。

回家後,母親喜歡這張畫,平常畫街景她都說好看,但卻不曾要過畫,這次她希望能將這風景畫掛在床頭欣賞。我猜她來自高雄岡山,小時候常常走在田間溪畔,眼前景致勾起孩提回憶,畫中遠景大山神似兒時老家的大岡山。對於臥床許久的她,一定很想回歸這份河畔青蕪。


2015年1月6日

基隆港


繪圖&文字:William Wang
地點 : 20150103基隆市基隆港海關大樓、西岸旅客碼頭 Saunders CP Rough 190g 39 x 18 

元月三日風和日麗,開車前往基隆港寫生,停車後附近是基隆最高的大樓 Showtime 影城。本想在影城樓上餐廳找一位子速寫基隆港。以逸待勞,無奈各樓層餐廳跑了一遍卻沒面海的位子。

浪費了許多時間,下樓後過了運河折往廟口夜市,下午二點半,廟口已門庭若市,車水馬龍,人潮川流不息。吃了八寳冬粉和魚趐羹後在廟口前又點了鼎邊銼。待往港邊速寫時間已近傍晚。速速完成鋼筆草槁即打道回府。

今日中午興沖沖拿了畫具即前往基隆完成上色部份。到了前日速寫地點,四下無人,正暗中高興這次不會被人群遮蔽風景。架好畫架攤開畫具後,赫然發現唯獨沒帶水彩。這下可慘,前不著村後不著店,不上不下,只好先拿ipad mini 出來速寫色彩小稿。但仍不能止渴,只好就近看看有沒有書局可以買一盒水彩。

果真找到一間何嘉仁書局,弄了一盒櫻花牌十二色透明水彩。此時肚子又餓了,只好去廟口吃點東西。找了家店大啖蟹肉羹和油飯,餐畢總算可以好好畫了。

畫的過程中來了位年輕人,站在一旁看著我畫,我就和他攀談起來。才知他姓高,是福建平潭來台唸文化大學的交換學生。今年大三,就讀工業管理系所,唸完這一年後即將返回中國。

因為他也喜歡畫畫,並曾畫過水墨水粉及素描,我就一邊畫一邊講解這水彩上色的過程和訣竅。畫到船是最關鍵的部份,我說不畫不行,畫太緊也不行,他說如果是他畫到這船可能下不了筆?我淡墨大筆一抹點兩下就帶過了。

我說水彩難在不能用塗的,就像寫書法一樣。書法用塗的一定不好看,要胸有成竹,再一筆帶過。不管是染色部份或乾筆亦或飛白都是一筆即成。

畫畢,他請求我將此畫贈予他,我欣然允諾,算是交了一位朋友。



2015年1月2日

新店陽光橋

繪圖&文字:William Wang
地點 : 20150102新北市新店區陽光橋 Saunders CP Rough 190g 39 x 18 cm

最後一次去新店是2010年的春節,那時新店河岸景觀和如今大不相同。

這次去發現新店區多了兩條橫跨河面的橋樑,一條是正在興建中的三環三線,另一條則是專供行人和自行車通行的「陽光橋」。新店和南勢角安坑一帶近年因為河岸快速道路及橋樑的完工,帶來很多交通上的便捷。也相對使台北市人口向此區外移。

然而交通及景觀發展雖帶來了高品質的居住空間和生活機能,但也相對造成此區房價高漲。

相較於淡水地區,因交通上沒有快速的河堤道路及環狀交通動線,雖同樣是河岸景觀,但在便利性和生活機能上卻大不相同。隔岸相鄰八里地區除關渡大橋連接外,亦無其他快速有效的渠道在商業及文化上和淡水相結合。

上次去陽光運動公園時由「中安便橋」過河左岸,今日中安便橋已拆除,多了一條陽光景觀橋。水利局在中安便橋功成身退後,在原橋址打造一座無炭休憩的景觀便橋,因此新店溪右岸「秀朗清溪河濱公園」和左岸的「陽光運動公園」一水之隔卻將不同屬性的兩個公園結合在一起,使新店碧潭景觀區的腹地向永和及南勢角秀朗方向延伸。


今天先用鉛筆速寫了一張明暗稿做為構圖的檢討,再改用鋼筆在水彩紙上寫生。橋樑難畫之處在弧線不能接太多次或一直用複線修改,這樣會使現代感的人工建物變得很老舊。

看準下一個要去的點就要用眼盯著,以盲畫方式讓線到達下一點位子,且弧線曲度要正確。這部份對我這初學素描的人較難,但這張畫似乎證明已可以掌控畫弧拱形的一些技巧了,令人開心。

回程去了景美夜市,排隊買上海生煎包,過年期間騎著鐵馬,短短一個下午幾小時,一趟小而美的「輕旅繪」,對我來說再好也不過了。

2015年1月1日

台北賓館


繪圖&文字:William Wang
地點 : 20150101台北市中正區台北賓館 Saunders CP Rough 190g 39 x 18 cm


2015年第一天,前一晚既沒瘋看煙火,今晨亦無臨大洋目睹曙光,狂吸天地精華之氣。就這麼平淡的「睡」過了倒楣的2014。

午後騎車出門畫水彩,沿著和平東路往西走,後左轉南昌路,經愛國西路時,一度想畫「煙酒公賣局」老房子。逗留了一會,找不到好角度,就順著公園路往火車站方向騎。

過凱道看到台北賓館大門開著,很多遊客入內參觀。一時好奇,長這麼大也沒進去參觀過。總統府都至少去過一回,但天皇和總督的家,卻一次也沒去過。就跟著人群魚貫入了園內。

入園後驚見三兩遊客,對著建物猛畫,好像要把這賓館給吞了似的,其中一位還搭著畫架畫油畫,另一位男性畫友似乎對前方拍照的遊客擋住了視線顯得不耐。

我繞到他們身後一窺究竟。這正面位子視野,台北賓館都被樹木擋住了,只露出中間正面一小部份,所以他們只好以直向構圖。


位置雖正面一點,但對我來說橫向長幅構圖卻不難,巴洛克繁複的老房子,充滿了進退的層次和裝飾,只要稍有深度足矣,就算是正面衝突也有辦法表現的,只好請那幾珠擋住視線的大樹挪挪身子,但看不見建物怎麼畫呢?就只好看著左半邊,模擬右半邊了。

畫完後時間還很早,又進去賓館內蹓躂了一會,拍了好多照片,待從後門花園出來時,看到張教授才知原來今日網路社群在此畫聚。我還以為台北市什麼時候變得文藝氣息這麼好了。

(以下為台北賓館簡略,摘錄於維基百科)

台北賓館為中華民國的國家招待所,專門接待國賓或舉辦慶祝活動,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。興建於日治時期,原名「台灣總督官邸」,是供台灣總督居住,以及宴請貴賓、皇族的地方,至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開始一直到末任總督安藤利吉為止,共有16位總督曾居住於此。

第二次世界大戰後,中華民國政府接管台灣,總督官邸曾短暫成為台灣省主席官邸,後改由中華民國外交部管理使用迄今。2002年展開修復工作,於2006年5月竣工,並於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六開放公眾參觀。